標準物質的定義
標準物質選擇
標準物質的選擇有一套規范流程,需從標準物質的有效性、溯源性、不確定度、供應量和相關費用等多方面考慮。
有效性:標準物質的有效性與其穩定性相關,穩定性高的則有效性長,反之則有效性短。有效性是貯存過程中,標準物質可否繼續使用的重要因素,實際工作時,需注意監測。
溯源性:溯源性是聯系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重要參數。很多分析結果通過標準物質溯源。在標準物質選擇過程中,需注意該標準物質能否證明其對國家標準的溯源性。
不確定度:不確定度決定于被測物質測量值間的分散度,購買的標準物質應明確注明其不確定度。通常不確定度越小越好,但同時應結合檢測實際需要,實際成本,供應狀況,以及標準物質的理化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考慮。一般而言,不確定度越小的標準物質適用范圍較窄。當然,不應選用標準物質不確定度超出測量程序允許水平的。同時,為消除基體效應與干擾成分引起的系統誤差,所選用的標準物質的基體應與處理材料盡量接近。
供應量:具有包裝含量也是購買標準物質需要考慮的問題,因為通常標準物質一旦拆封,需盡快使用,不可重新保存。而對于瓶裝氣體類的標準物質,應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略有剩余,以免在使用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。